教学学术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 教学学术 正文

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家实现“沙子土壤化”

发布时间:2017-10-26 19:55 浏览次数:

   

由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7年研究,运用力学原理成功实现沙子土壤化。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的试验基地,课题组继2016年在小试中成功出一片25亩左右的绿洲后,今年又完成了中试基地内约4000亩沙漠的土壤化和绿化。 易志坚是一位力学专家。他介绍,土壤湿润时为流变状态、干结时为固体状态,土壤总是能够在这两种力学状态之间稳定转换。易志坚带领课题组研究土壤实现这种稳定转换的原理,发现土壤呈现流变状态还是固体状态是由土壤颗粒之间的约束决定。湿润土壤颗粒之间存在ODI约束,这种约束既能够产生压力和剪力,又能够产生拉力和力矩,还能够产生随动自由度,而ODI约束具有万向性和可恢复性。当土壤颗粒之间存在这种约束的时候,任意两个颗粒之间能够在任何方向接触而结合(万向性),分离后任意两个颗粒之间还能够再结合(可恢复性),所以湿润土壤处于流变状态。当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后,土壤便由流变状态转为固体状态。土壤湿润时的流变状态和干结时的固体状态,本质上是ODI约束和固结约束在其颗粒之间的转换。易志坚说,正是这一力学特性赋予了土壤生态力学两大属性,也就是自修复自调节的属性。”这一属性的丧失将导致土壤退化,土壤退化的两种极端形式就是土壤板结和土壤沙化。

课题组在室内实验中找到了一种从植物中提出的纤维合剂,利用这种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ODI约束,能够使沙子不再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实现沙子土壤化。课题组还通过调节ODI约束的强度获得不同性质的土壤,从而证明沙子一旦获得了土壤的上述力学性能,就将具有与土壤相同的生态力学属性,同样拥有很强的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能力,成为植物生长的理想载体。课题组从2013年起进行了长达5年的沙子土壤化及野外种植试验,模拟沙漠沙层渗透条件,通过“沙子土壤化”得到“沙变土”,再在上面种植稻谷、玉米、红薯和其他多种植物。2014年和2015年,课题组将试验地种植的玉米、红薯、土豆、萝卜、油菜与附近自然土壤里的同种庄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地的产量均明显高于附近自然土壤种植的庄稼。其中,土豆、红薯和萝卜等土中生长块茎或块根植物的个头和产量,均比自然土壤提高50%以上。而且随着反复的种植和收割,土壤化后沙子的团粒结构越来越接近自然土壤,具有越来越稳定的生态-力学属性。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杂志和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工程》杂志,都发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易志坚:男,19637月生,汉族,重庆长寿人,中共党员,1991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4月参加工作,工学硕士,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大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困境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