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新闻报道 正文

新华网:重庆交通大学多举措助力青年教师 跑出职业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2-09-16 16:06 浏览次数:

瞄准“四有” 以培促教 以赛促能

重庆交通大学多举措助力青年教师

跑出职业发展“加速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青年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支撑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或刚从学校走出来,正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科研之中,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在自我成长;他们或已在岗位上砥砺前行,以独特的思维与敏锐的眼光,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沿。

“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培育高等教育事业生力军。”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做了明确指示。为落实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成长,重庆交通大学党委行政齐抓共管,以制度为保障、以资源为依托、以培训为抓手、以竞赛为载体、以质量为目标,由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全校教师培训工作,聚焦“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标准,探索了一条青年教师培训培养有效路径,帮助青年教师跑出职业发展“加速度”。

如何让新进教师快速站稳讲台?如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怎样帮助青年教师跟上学校快速发展的步伐,支撑和驱动学校未来的发展?学校以制度为保障,先后出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新入职教师培训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全校教师培训提供制度保障。

在制度保障下,重庆交通大学科学设计校本培训,为新入职教师配备“双导师”,学校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导师施行小组与团队化指导,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化指导;以培促学,以赛促教,培训、研讨、观摩、考核和磨课结合,促使新教师在实践中“比学赶超”;学院导师从学科发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学术性指导,通过导师和团队,将新教师培养融入到一流课程、学科专业、科研团队和学科平台等建设之中,以团队方式实现老带新、传帮带,在实践实岗锻炼中增强职业发展归属感和获得感。由此形成了学校、学院、教学系(教学科研团队)三级联动的培养模式,兼顾了教学、科研和服务实践并重,满足青年教师共性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以服务全校教师全面发展为目标,主要负责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咨询服务、资源支持等工作。2017年,学校聘请45名校内外专家设立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为新教 师提供教学科研培训、咨询、指导及教学诊断等帮助和服务,满足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需要。

“专家团队不仅是育人技艺、教学方法、学术研究的指导者、引领者,更是立德树人的典范,是师德传承、赓续交大‘铺路石’精神的传承者。”重庆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叶四桥说,在重庆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想成为教学优师、科研能手、双创导师,都有完善的培训体系、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利用校内外资源,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重庆交通大学第二届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委员孙渝莉教授表示,学校对新入职教师有“人人皆可成才”的宏大视野和广阔胸襟,提供“人人尽展其才”的制度基石和环境沃土,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百花齐放,促进人才发展风起潮涌。

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劳动和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青年教师张东培感慨,“足不出校就能接受高质量的培训,学到专业教学最先进的理念。”虽然她到重庆交通大学的时间只有两年,但是已经接受了新时代教师行为准则、师德师风、学校发展历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信息化教学工具、智慧教学平台、在线资源建设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培训。

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青年教师罗融融说:“培训之前,课堂教学技能基本靠自己的体悟和经验进行,总有一种‘不得其法’‘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经过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我快速、全面地夯实了教学的基本功、专业功和过程功。”

高质量的校本研修,需要高质量的培训资源。重庆交通大学是首批重庆市教师发展示范中心,为满足青年教师发展培训需求,大力夯实校内外优质培训资源开发与建设。学校构建了录播室、微课制作间、会议室、学术报告厅、教学研讨室、咨询室、书吧沙龙等培训硬件设施,以及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号、教师发展服务系统、在线学习中心、教学资源库等线上培训资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台架梯。

此外,学校在加快硬件资源建设的同时,软件资源也及时跟进。学校构建了一支由教学名师、学术大师、ISW引导员、心理健康咨询师、职业发展规划师等组成的专家队伍,其中包括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委员45人,教学竞赛咨询师10人,教学学术咨询师20人,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咨询师5人,开展本科教学研究、师资培训、教学改革、教学竞赛研究。还打造了《校长讲校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如何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混合式教学设计》《“去水增金”多元智能教学方法》《基金项目申请与学术影响力提升》等15门青年教师培训品牌课程,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赋能。

“传统经验在现代新技术的加持下,一定是‘如虎添翼’,反之,新技术缺乏应用场景的经验支撑,可能会‘昙花一现’。”首届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成员严峻副教授在为青年教师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后,感触良多。他希望青年教师们珍惜现有的优质条件,充分利用好教师发展中心资源,做好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让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提档升级。

“通过师德师风培训,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校史校情专题培训,我被‘铺路石’精神深深打动,这种精神给予我了内心最坚实、最深沉的力量,也激励着我努力成为一颗‘铺路石’。”

“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改变了我对45分钟教学课堂的传统认识,促使我一直在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校本培训帮助我在教师生涯中成功迈好第一步,高屋建瓴地建立了职业发展的框架和思路,梳理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指引了工作和努力的方向。”

“培训中,委员会老师们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们不止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功,他们还教会了我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教书育人’。”

截至目前,学校已开展了5轮新入职教师培养工作,共有268位老师培训合格。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培训让自己的思想观念、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科研水平、职业认知都有了质的飞跃。

可喜的成绩缘于学校构建的多维培训体系。学校校级培训遵循教师职业发展阶段设计培训项目和内容,形成了四个校本培训特色项目:新入职教师“岗位胜任力”培训、分类分层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新晋高级职称教师“卓越发展”培训和“赛培一体”教学竞赛培训。

学校基于青年教师成长和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尊重青年人才及教育发展规律,在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专家团队引领下,围绕“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校史校情、教学理念与技能、教学实践诊断与考核、职业生涯发展”五大内容模块,展开培训,帮助新入职教师完成从青年博士到青年教师的身份转变。

“许多新进教师,他们虽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却没有多少经验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我们的每一位委员,往往都能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年轻教师感觉到‘一两拨千斤’的醍醐灌顶功效。”盛明兰教授说,多维培训体系,能真正让青年教师不走弯路,高质量发展。

如何让青年教师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干学互助,实现高质量、梯队化成长?重庆交通大学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服务,打造“赛培一体”教学竞赛培训模式,依靠专家团队,在选拔、初赛、复赛和决赛全过程培训指导优秀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对参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念、政策解读、信息化技术、精细化磨课和研讨、模拟实战、文档撰写、视频制作等全方位周密培训和服务,形成“赛培一体、周密服务”的教学竞赛培训模式,助力交大优秀教师成长和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提升。

令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委员魏道升教授印象最深刻的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前委员会的“团队作战”。他说:“虽然各个委员来自不同的专业,研究不同的方向,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青年教师多角度的建议,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青年教师康文籍在备赛培训中,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姿教态、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得到了专家委员一对一的指导,较好地将理念与实践结合,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和竞赛能力。获得第二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第五届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劳动和技能竞赛二等奖、2019年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罗融融认为,备赛培训更加个性化。她在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的过程中,中心专家们从什么是混合式教学、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的互动艺术、混合式教学的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安排了针对性的讲座和辅导。罗融融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

在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副主任赵磊娜副教授的印象中,专家委员们在培训和指导教学竞赛时诲人不倦。比如:周开发主任把教师发展中心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有空便会到中心为青年教师们进行磨课指导和答疑解惑。曾庆敏教授,牺牲休息时间来指导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青教赛;盛明兰教授在考核阶段,到现场观摩自己的结对学员的现场汇报;赵磊娜说:“他们认真参与教学诊断,与青年教师研讨交流,给青年教师们做到了言传身教的良好示范,他们都是真正的师者。”

“赛培一体”教学竞赛培训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比如,2021年,经过专家培训指导的教师获得全国性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22年,教学竞赛专家团队指导参赛教师获得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近3年,经过专家培训指导的教师获全国性教学竞赛奖项16项,省部级教学竞赛奖38项。竞赛培训工作为学校和重庆争得了荣誉,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提供了助力。

近两年,青年教师张洪的事业进入上升通道:35岁的他已晋升为教授,获评为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资获得者,巴渝学者计划青年学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4)。

2005年,张洪考入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2012年在导师的指导下考上了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一边抓教学,一边钻科研,在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助力下,实现人生的重大蜕变。

像张洪这样完成从“青椒”(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到“青骄”(青年教师的骄傲)华丽蜕变的教师还有很多。

青年教师康文籍主要承担本科生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通选课《大国交通》《中共党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批为重庆市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科研方面,他主持了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项目。

青年教师罗融融在教学上承担了风景园林专业《外国园林史》《环境心理学》等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建成环境评价、路域景观与生态修复方面的工作,主要依托获批的科研项目去开展一些实证研究,接下来,她希望能将研究成果有机融入教学,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

学术研究、课堂改革研究、备战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劳动与教学技能比赛是青年教师张东培当前的主要任务,她主持科研项目3项,参与教学改革项目2 项,主持校级一流课程1门。

“我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约为44%,是学校事业传承的未来。”叶四桥说,新入职教师尽管进校时间不长,但经过这种科学训练与指导,大多数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厚植新入职教师成长沃土,形成了青年教师成长“比学赶拼超”的良性发展局面。

近3年,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前5%的人次数同比提高2.5倍,前20%同比提高1.5倍;新入职教师主持或主研究市级、校级教改项目58项,负责各类各级一流课程和思政示范课程45门,获得全国、省部级教学竞赛奖励8人次,校级教学竞赛奖励16人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65项,横向社会服务项目8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人,自然科学三等奖1人,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6人,省市级科技进步奖9人,行业学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人。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七年前,重庆交通大学创立教师发展中心。七年间,一批批青年教师从这里走上职业发展快车道,迅速站稳讲台;他们在这里研修培训,迭代升级、找准赛道,成长为教育教学优师、学术科研骨干……如今,他们已然与重庆交通大学融为一体,将个人发展融入学校大发 展当中,为学校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献智献力。

新华网:http://www.cq.xinhuanet.com/2022/cqjtdx/


学校召开2022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启动会 华龙网:重庆交通大学“四注重四着力”夯实校本培训,全方位服务教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