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讲坛讲座> 正文

著名导演谢飞教授作客学校明德讲坛

发布日期:2017-10-26    浏览次数:    来源:

6月29日下午,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谢觉哉之子谢飞教授应邀作客学校明德讲坛,在南岸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为师生作了题为《中国电影导演第四代的艺术创造》的讲座,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相关负责人出席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魏巍主持。

讲座中,谢飞教授围绕个人电影作品的创作历程,介绍了第四代导演的艺术特点。他从“第四代导演的首次发声”讲到“80年代电影理论大讨论”,从“第四代导演创作的第二波”讲到“寻根、反思文学到电影”,指出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承上启下、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代。

他以电影拍摄中第一次交替运用黑白镜头和彩色镜头来体现回忆与现实的手法,使观众耳目一新的创新做法印证了“改变是使电影出彩的一个方法”。他认为是改变造就了第四代电影人的成功。

谢飞在讲座中谈到,第四代电影导演创作的突出特点是以内容为根本,思想是第一位的,他们的作品里充满了扎实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丰厚的人文历史内涵。结合自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创造过程,谢飞以《湘女萧萧》《益西卓玛》等经典影片为例,深刻剖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史,提出了电影只有在具备了扎实现实主义和丰厚的人文历史内涵的基础上,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续。

另讯:当日晚上7:00,明德讲坛之谢飞谈《谢觉哉家书》访谈节目亮相学术交流中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岱良、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邓华、副校长赵明阶出席访谈。人文学院李红秀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苏洁教授主持对话访谈。

“对于早已离去的父亲,我努力去回忆、去读懂他的人生、思想,了解他的足迹与悲欢……”访谈中,谢飞以记忆中的父亲形象拉开思绪,讲述了这位至今已是一百三十三岁诞辰老人的峥嵘一生。

“我的父亲是‘延安五老’之一,1884年,父亲生于宁乡县;21岁时,父亲考上了清朝科举最末一代秀才;1925年,父亲加入共产党,主持起草了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土地法》《婚姻条例》等一系列法例”。从对中国革命史的突出贡献、兼顾工作的同时事无巨细地管理家庭、家乡建设过程中对家乡人的殷切要求、对母亲王定国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子女们的谆谆教诲等话题出发,谢飞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谢觉哉老人修身、养德、齐家、为民的赤子情怀。

谢飞谈到,父亲和自己年龄相差58岁,从为尽孝陪母亲同住三年,到退休后时间充裕开始专注阅读父亲著述,才逐渐意识到家书的史料价值和人生意义,也逐步了解到父亲谢觉哉的家庭观念和教育思想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整整晚了四十多年啊,真是应了那句歌词,‘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到了七十二岁,才开始真正‘尽孝’,好在还有这句谚语:晚做胜于不做”。

而今,谢飞感言,正是谢觉哉老人对党的忠诚、党的事业的坚守,激励着他及家人始终坚持“不忘初心跟党走,心系家国天下事”的一份情怀。谢飞先生用自己的经历教导在座同学们,要亲近父母,从生活、精神两个层面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养成不谋私利,虚心学习,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

开讲前,谢飞教授在唐伯明校长及学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人文学院、马蒂亚斯国际设计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参观了学校“交大设计·学生智造”时尚众创空间和校史展览馆。

谢飞教授参观学校“交大设计·学生智造”时尚众创空间,并欣然挥笔题词“创意是艺术+工程的核心”赠与学校

谢飞教授参观校史展览馆,并在毕业生纪念册上为毕业生赠言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