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思政> 师德师风> 正文

【师德师风大家谈系列】心中始终装着学生的未来是教师最大的“德”

发布日期:2021-12-06    浏览次数:    来源:



 

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是自己的父母。究其原因,不仅仅在于父母对子女的生养之恩,还在于其时刻都在考虑子女的未来,始终都在为子女操劳。父母是最关心子女未来的人。

有知识、有文化、有教育方法的教师,如果也将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子女,何惧失德。

而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如何体现?

教师既没有生育这些孩子,也没有供养他们的成长,剩下的也许只能是关心学生的未来,并竭尽所能地传授他们知识和技能。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多少教师知道应该如何关心学生的未来?有多少教师在真正关心学生的未来?有多少教师掌握了关心学生未来的方法?又有多少领导和部门是从关心学生未来的角度来制定培养方案和政策的呢?

那么教师如何体现关心学生的未来并为之努力呢?

我们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如果自己的孩子在高校学习,应该思考和期盼些什么?

首先,会考虑孩子能否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期盼毕业时能考上研究生。

其次,会考虑孩子能否学得一技之长,期盼毕业时能找到好工作。

最后,还会考虑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当然,可能还会考虑更多,但我相信,上述三点应该是绝大部分家长会考虑到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是否也为学生考虑到了上述三点呢?是否在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安排以及在授课、实训中体现了上述三点呢?

高校本科学生的出路无外乎考研和工作,这是学生和家长的目标,教师在培养学生时,理所当然也要注重这个目标。

然而,我们在编制培养方案和授课的时候,是否以这个目标为指导进行了相应的工作呢?

比如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考研的需要,对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统筹安排;在安排教师授课时,是否将善于讲解理论、考试技艺强的教师安排到了相应的考研科目上,对拟考研的学生是否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这些工作没有做,我们拿什么来说给学生考研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支持,难道仅仅是为考研的学生开辟复习教室就够了吗?让考研的学生在上其他课程上可以自主复习就对了吗?

再比如我们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时,是否仅仅依照教学大纲把该讲的内容讲完,把该做的实验做完,而没有深入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比如编程的课程,难道只给学生讲编程的语法、程序的结构、实现的算法就够了吗?学生就掌握好了吗?是否想过给学生挖坑、让学生去碰壁、让学生去体会程序错误的烦恼和解决问题时的自豪?只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快乐,学生才会真正对学习感兴趣进而掌握所学的知识。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是否真正把学生的未来放在心上,是否真心想教会学生升学和求职的本领。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相当重要。

不要仅仅把关爱学生放在嘴上,也不能仅仅是对学生多几次问候和嘘寒问暖,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体现对学生未来的关心,要把学生的前程和命运始终放在心上。

关心学生的未来并为之努力工作,才是教师最大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