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师说沙龙第17期活动。武汉大学王郢副教授应邀作主题分享,教工部副部长朱辉荣、教务处李柱、教发专家及教师代表参与了线下活动。线上直播吸引了校内外1100多名高校教师参与学习讨论。
本期沙龙主持人: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张周易教授。

一、专家视角: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新机制
王郢副教授以“数智教育背景下课程评价推进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为题,系统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她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课程评价已从单一的学习结果判断,转变为推动教学创新、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王郢结合武汉大学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为与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改革思路。
二、教师角色转型:从“知识传授者”到“能力引导者”
张周易在点评中指出,数智时代要求教师主动转变教学理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她建议教师积极探索AI工具的教学应用场景,如利用AI进行个性化学习诊断、智能答疑辅助、课堂互动设计等,让技术成为教学创新的助力。
张周易进一步提出"师-生-机(AI)协同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教学设计与价值引领,学生保持学习主体地位,AI技术则作为智能助手提供支持。这种协同模式既能提升教学效率,又能保证教育的温度和深度。

三、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要素
李柱从课程建设管理角度,阐述了评价体系改革的三个核心要求:
一是确保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精准对标,建立清晰的达成度评价机制;二是摒弃形式主义评价,让每次评估都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三是借鉴一流高校经验,使课程设计更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李柱强调,只有形成"目标设定-教学实施-评价反馈-持续改进"的完整闭环,才能实现课程评价对人才培养的有效支撑。
四、工作思路:AI赋能教师教学
朱辉荣分享了教师发展中心关于AI赋能教学的工作思路:第一阶段实现教师应用AI辅助教学准备工作;第二阶段实现教师应用AI辅助教学组织与课堂活动;第三阶段实现教师应用AI辅助课程教学评价与成绩分析,第四阶段实现教师应用AI辅助教学学术研究。目前已组建AI教学技术“一院一咨询师”队伍,共计30人,全力服务广大教师数智化教学发展需求。
五、应对挑战:平衡AI应用与能力培养
与会教师就AI时代的教学挑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学生过度依赖AI工具完成作业的现象,教师们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
一是采用"技术+人工"混合评价模式,利用学习通等平台进行智能初评,教师再进行深度审核,确保评价的准确性;二是设计分层任务体系,根据学生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既满足个性化需求,又保证评价的区分度;三是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观察、小组讨论互评、实践操作考核等多元评价方式,系统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能力与综合素养。

结语
本次沙龙活动从理论探讨到实践路径,从技术应用到人文关怀,多维度探讨了数智时代的教学创新。与会者形成共识:教育变革的核心不在于技术替代,而在于如何借助技术实现教学理念、评价体系和育人模式的深层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