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宣讲活动,同学们也积极响应,参加师德师风大家谈特辑。为此,我们将同学们的反馈结果精选整理成四期栏目。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重庆交大的学子们对于“师德师风”的想法的第一期栏目吧。
“师德师风听我说”——索晓庆:
首先,在我看来,师风指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我心目中的理想的师德师风有三个标准:第一,要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本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第二,务必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第三,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务必严格以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其次,我碰到很多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有些是读书期间的教师,有些是我当教师期间接触到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有这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爱岗敬业。他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努力创新;第二,热爱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的同时,关爱学生的身心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以身作则,他们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第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他们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第五、终身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他们都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再者,就是关于我们学校师德师风的建设,我认为我们学校应该挖掘优秀师德典型,恰当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创作文艺作品等手段,用身边人身边事讲好师德故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讲座我们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学校是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的,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我觉得教师应该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避免重教书轻育人倾向。
最后,在我们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把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作为榜样,模范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和板书笔记等,这对我们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师德师风听我说”——何世凯:
国家发展之本在教育,教育之本在教师,作为引路人,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我理想中的师德师风是与学生们成为“良师益友”、“畅谈宏辩”,同时也是我所最向往的师生相处模式。
教师是神圣,从最初踏入校园的懵懂时期开始,我们就萌生了对老师的向往之情,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以及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我们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力争将来更够成为一名像所有教师一样伟大的人。但传统“师尊我悲”的观念却根深蒂固,学生怀着对老师的敬畏,有问题、有想法却深藏于心,阻碍着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处于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明社会,老师为我们和社会的教育付出了卓越的贡献,实实在在是我们敬佩的对象,我们更应心怀对老师的向往,积极与教师交谈;作为教师,“传道受业”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是“解惑”亦是关键,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书育人,也应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唯有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才可做到亦师亦友的最高境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始终心怀对教师的热爱与向往,用我们实际的努力回馈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师德师风听我说”——江奕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师德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这展现了我们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信心和决心。那么何为师德师风呢?说起来,其实这并没有统一标准以下为针对此话题的个人愚见。
“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这是古人韩愈对教师所下的定义,本人对昌黎先生的定义也很是认可。也就是说,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在于,“传道”“受(授)业”“解惑”。但综合我们所知的教科书级优秀老师的案例和时代赋予老师的使命,我认为要想具备优良的“师德师风”,要做到的包括但绝不仅限这三大任务:
首先,正如刚才所说,既然要“传道、授业、解惑”,那么这就要求老师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能够精准施教的基础。一切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改变、创造式提出,一定是在游刃有余,教学资源无比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的。专业不扎实,哪怕个人表现力再突出、讲的课再出彩,实际上能带给学生的,也只有一时之快,或者哈哈一笑,根本没有亘古留新的真才实学。既能创设出趣味性的课堂,又能准确无误的挖掘并铺展开一系列核心知识点,这就要有技术含量了,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绝无实现的可能。
其次,“师德师风”四字,自然体现在德行和风气上,前者更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具备优良的品行的教师不仅让我们在课堂上如沐春风,也在生活中充当着“良师益友”的角色。“教书育人”,最重要的核心在于“育”这个字,俗话说得好,“有才无德是小人”,教师必不可能放任我们成为一门心思扎在学习上但却没有品行、不举综合素质的学习机器、痴狂小人、庸人。真正有德行有修养的教师,会愿意担任我们的成长导师,开导心理、切实建议,或许顾及不到每一个人,但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他的温暖。
最后,“爱岗敬业”同样必不可少。我们能看见的教师,真正爱这个岗位、不怕辛劳甘心奉献的往往在少数,而以谋生或工作为目的的却并不罕见。我们尊重老师,是因为老师同样尊重我们,而这尊重的方式,就在于交互下的踏实——老师对待工作热情认真,我们紧盯黑板学习努力,二者形成高度的契合性,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一个教师需要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求知求学的钻研精神、谨言慎行的做事风格,这其实并不容易,都说“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这话哪怕放在老师身上同样也是如此。爱岗敬业在一名老师身上甚至很难得以显现的话,我们实在无法评价他为我们敬爱的“先生”。
师德师风,说小了,是一种职业道德,说大了,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大国工程基层建筑工人。每一位人才都是“大国工程”的填充者,一砖一瓦都不容马虎,每一个培养他们的人都肩负着伟大的时代使命,任何一处的“豆腐渣”,建设者都难辞其咎。我们相信,这座大国基建,终将在无数专业扎实、育人为本、爱岗敬业的工程师们的努力下,成为足以震惊世界的辉煌殿堂。
“言传身教立师德,德馨高雅树榜样”,作为一所以“交通天下”为己任的大学,交大一直将“师德”看作一条基础线,教师们在教书育人中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同时坚持个人修养,主动承担起传播知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