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的“智能结构与交互感知”微专业成功入选2025年高校产教融合微专业建设项目库,成为全国土木类学科专业转型的标杆案例。该成果历经两年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以“逆向设计+具身认知”为核心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年8月13日至14日,第二届高校微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厦门工学院召开。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领导、微专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展深入研讨。在典型案例报告环节,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陈卓代表团队作了题为《具身型项目工坊——跨学科微专业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分享了我校在跨学科融合与教学创新方面的探索与成效,受到与会专家和兄弟院校的高度关注。

为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土木工程学院于2024年率先推出“智能结构与交互感知”微专业1.0版“结构智能设计与制造”,将智能算法与BIM技术引入传统课程,以桥梁建模等项目为驱动,开启跨学科教学新模式。2025年,该微专业升级为2.0版,联合机电、航运学院组建跨学科团队,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教学,开发“斜拉桥索力测量”等标杆项目,学生需综合运用结构力学、智能传感等知识,搭建可实时监测的“智慧桥梁”缩尺模型。
经过两年的持续探索,专业整体设计实现了从“学科导向”到“项目驱动”的转型,课程内容架构由“层状”升级为“网状”,学习路径由“线性”迈向“非线性”,认知方式完成了从“离身”到“具身”的跃迁。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在新基建时代的适应性与创造力,展现了重庆交通大学在产教融合及场景项目式教学创新方面的积极作为与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