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这样一种职业,简单而崇高;有这样一个称谓,朴实而伟大......
人生道路上,教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引导者,更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带领莘莘学子通往精神世界的引路人;他们无时无刻孕育着祖国的花朵,无处不在挥洒着育人的汗水。
在第39个教师节之际,学校在校园网主页推出“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系列报道,充分展示我校优秀教师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上取得的系列成效,呈现他们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做好老师、成大先生,勇于为年轻一代心怀“国之大者”而努力培根铸魂的奋斗故事。
希望学校广大教师以他们为榜样,把个人理想、家国情怀融入教书育人实践中、融入学校发展建设中,让尊师重教成为重庆交大的最美风尚。
她是教学创新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引领者,也是学生成长和生态环保的守望者,她默默奉献诠释责任担当的意义,她躬身育才彰显师风师德的内涵。絮飞柳长、风雪严霜,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她置爱心在左,责任在右,她一路播种,一路赏花,将育人之径点缀得花香弥漫,她初心不改,用满腔热情助力和守望每一位学子的成长和蜕变。
——题记
张占梅,博士,河海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清洁生产审核师,主持2门省部级课程,曾连续6学期网评排名全校前T5,7次获得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4次获得校级教学优秀一等奖,先后获得全国教学竞赛三等奖、重庆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科教创新课堂教学一等奖、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标兵等教学奖励16项;她潜心科学研究,承担省部级科技项目及横向课题累计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3项,获评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荣获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杰出女青年工程师”称号;两次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指导老师”。
张占梅老师曾在一家大型环保公司工作12年,从一名实习生成长为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她积累有丰富的实践资源和经验,也非常清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但她发现我们毕业生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存在“设计图纸看不懂、技术方案做不了、项目管理理不清”的现实困境。“我能为学生做什么,如何让学生学到真本事”是她反复思考的问题,她深知“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的道理,于是她毅然决然回归校园,全心投入教学,潜心科学研究,关爱学生成长,致力环境保护,13年来她用青春和坚持书写了自己的从教故事。
平凡有执念、微光有力量——教学创新的引领者
督导组专家评价她“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衔接好、课堂活动设计巧妙、互动交流气氛好,学生获得感强。”;同行评价她“勇于探索、寻求创新、追求卓越。”。她的示范公开课,几千名师生观摩学习,每学期学院教情学情调查好评无数、无一差评,全校网评多年连续排名前5%。她是如何做到的?
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重塑师生新关系。“唯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转变教师为中心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着眼学生心理特征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资源建设、学习活动设计、考核评价命题等,增强学生参与感和获得感。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搭建辨析式、探究式、协同式学习空间和氛围,拓展师生即时交流互动的通道,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交互式学习模式。
目前,师生联合拍摄54个现场研学视频、制作13套教学模型、绘制思维图谱上百套,学生参与设计测试题累计达1000余道、极大激发了学生能动性和学习热情。
“我们已经有两个视频作业入选课程资源库了,以后每届学弟学妹再学到A2/O工艺,用的都是我们小组做的视频微课了,太有成就感了!”,2019级学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说。
打造四类定制课型,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案例解析课堂”注重理实双拓,“虚拟仿真课堂”旨在虚实融合,“情景模拟课堂”激活学习热情,“专项习练课堂”实现融会贯通,四类课型为学生搭建了可视可感、层层进阶的学习支架,使得学生知原理、懂工艺,逐步强化创新性地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
“张老师花很多精力引导和激发我们主动学习,在被鼓励、被信任、被期待的氛围中,我们逐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对不足做出改变,同时也体验学习和收获的快乐,激活更大的学习热情。”
“张老师的课堂,我们是永远的主角,翻转课堂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项目式教学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探勘工程现场各个都当仁不让,面对行业专家我们也能勇敢对话。”,学生自信满满地如是说。
构建三步进阶学习体系,激活学生深度学习动力。以学生现有学习储备为起点,找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动态匹配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任务。课前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深度自主学习;课中采用实践托举,开展小步快走的合作探究学习;课后以工程项目为驱动,开展大步迈进的拓展学习,进而构建三步进阶学习体系。从点到面,为学生搭建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学习从浅层-低质-低阶向深层-高质-高阶的转变。
“来到大学上了很多课,只有张占梅老师的课堂能让整个专业的同学有学习的氛围,课堂内容丰富,又有趣味性,还能拓展行业前沿,增长见识。”2020级王林锋同学说。
“张占梅老师,亲切!教学逻辑好!思维清晰!老师结合实际将抽象知识具象化,能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
“《水污染控制工程》虽然挺难的,但是张老师讲得很好,是真的在为我们以后不管是考公考研还是找工作考虑,讲的知识也是能够实际去应用的,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有用!”。
十三年迭代升级,张占梅老师的教学创新深受学生喜欢,课程获批重庆市一流线下课程、重庆市思政示范课程,并陆续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4篇高质量教改论文,荣获重庆市教改论文三等奖,并多次在同类院校进行课程建设分享交流,反响良好。
春风化绸缪,秋雨洗鸿沟——学生未来发展的引领者
聚焦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未知的未来,始终是张老师最关心的主题。“知识的传授不应该是教育的全部,尤其我们工科专业,如何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让学生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有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基,应是人才培养的重心。”张占梅老师说。
跨域整合内容体系,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为了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前沿进展,“加、减、融”三措并举,增加最新科技成果,减去陈旧过时内容,融合跨学科知识,将经典理论与新兴科技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巧融合、社会科学软技能和自然科学硬技能强耦合,跨域重构内容体系,提供给学生与时俱进的学习内容。
多维布局教学模式,满足高阶学习需要。“理、虚、实”三维布局,借助三维建模设计软件、VR/AR虚拟仿真及增强现实软件等,开展理论教学、虚拟演练以及实操实训三位一体教学,引导学生从浅层-低质-低阶学习,向深层-高质-高阶学习转变。
践行回归工程理念,强化创新能力培养。针对实践训练少、理论实践脱节的问题,她基于企业一线工程实践积累和丰富资源,把大量真实工程案例引入到课堂,通过实践场景实现抽象理论的迭代内化,建立理论与实践的深度链接。其次,让学生面对真场景,带学生走入工程现场开展现场教学。2019年7月,怀有8个月身孕的张占梅老师,冒着酷暑高温带领学生走入西永污水处理厂开展现场研学;为了让学生了解CAST水处理工艺,张老师利用周末假期,自费带领学生前往大渡口污水处理厂现场教学;为了深入讲解生态湿地的关键技术,她带领同学们走入广阳岛、大鱼海棠、迎龙湖湿地公园现场授课;截止目前,已带领学生走入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彩云湖污水处理厂等11家单位进行现场学习;对梁滩河、长生河、李子湖、秀湖等13个校园和公园景观湖进行公益调研、拍摄专题公益微课,真正践行“理实结合、虚实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新理念。
开展系统实践训练,契合行业现实需求。邀请设计院专家、政府环保部门官员、企业工程师开设“名师面对面”沙龙,让学生直接对话行业一线专家,了解最新行业进展;指导学生开展项目驱动的实境工程设计,让学生分析水污染问题、设计水处理方案、搭建工程模型,学生已绘制工程图纸115卷册、撰写专题调研报告100余份、服务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56家。
创设协同学习情境,开辟跨界培养新路径。遵循协同育人理念,整合多学科及产业行业的跨界资源,让学生面对真实工程场景下的复杂问题,主动完成知识建构、能力训练、创新开发等实境工程任务,使学生学到真本事。近五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及实践工程项目23个,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3项,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阶思维得以训练,跨学科合作意识全面建立。
冰心存玉壶,浸润却无声——学生青春路上的守望者
春风化雨,培根铸魂。张占梅老师多年来,始终秉承“家国情怀要深、环保理念要新、专业素养要全、职业道德要严”的育人准则,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在线学习和课后实践教学为两翼,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深度融入教学中,提出“一核两翼五步走”的思政育人模式,构建“启智润心,以水育人”为主线的课程育人体系。
张占梅老师善于借助元素专题嵌入、现场研学体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社会价值观,张老师更善于采用工程案例启智、人物故事感悟,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伦理意识和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的专业使命感。。
“培养更多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环保工程师,致力于保护祖国的碧水蓝天,一直是我们日常教学的重心。”张老师强调说。
温情助力,学生成长。在学生心中,张占梅老师不仅是严谨认真的老师,更是生活中最信任的朋友、考研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心理情绪疏导师。环境专业一位不善言谈的女生考研失利,再加上母亲患上癌症需要照顾,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一度使她心灰意冷,同为农村出身的张老师感同身受学生的无助和痛苦,邀请她加入课题组,定期发放劳务补贴,并为她联系工作单位。“张老师,多亏了您这半年的陪伴,我现在很好、妈妈也很好,我会努力工作的,您放心!”,看到学生工作后发来的微信,她开心不已。
环境科学专业一位同学不幸患骨癌,张老师积极为她捐款,经常发信息鼓励她坚强勇敢;2022年疫情期间一位女生发布朋友圈求助,家人遭遇车祸缺少医疗费,作为学业导师,张老师第一时间安抚学生,劝说她不要影响考研复习,一方面向学院汇报申请专项救助资金,学生对来自学院领导、老师及同学们的关心备受感动,该生也顺利考取研究生。
2013届环科专业校友殷志坤说:“毕业10年回校重聚,同学们最想见的是张老师,很多同学至今都和张老师保持联系,甚至还留在张老师的课题组群里没有退出。”。2011届校友毛彦霞说:“张老师不仅是老师,也是我们一生的朋友,毕业后遇到工作生活的烦心事,还是想找张老师说说,她在企业工作过,她能理解我们的心境和面临的问题,也能给我们提供解决的思路。”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书育人,以爱育人,她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鼓励学生为梦想努力、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她用爱心和满腔的热情助力每一位学子,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情和善良,也让学生记住母校的温度和关爱。
心血化时雨,润出桃李红——生态环保的守望者
不忘初心,践行环保新使命。无论在环保企业直接从事污染治理工作,还是回到校园培育环保人才,守护碧水蓝天始终都是张老师满腔热情的执着追求。“碧水蓝天共一色,青山绿水画中画”,是每一个环保人的期盼和守望。张老师依托专业的背景,她用行动践行一个普通环保人的责任和担当,将“环保”从名词变成动词。
疫情期间带领学生为我市8家医院提供废水处理技术指导和应急检测,避免环保风险外溢;带领学生开展“美丽乡村”专题实践,完成四个区县19个乡镇的水环境现状调研、协助5区县环保主管部门编制“一河一策”专题评价报告,助力地方政府的环保规划;每年受邀为数十家地方环保部门及公司企业提供环保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为上百家企业提供环保管家模式的技术服务。
生生不息,培育环保生力军。环保不是一个人的事,不仅需要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更需要培养更多环保生力军,共同守护祖国的青山绿水。尤其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更坚定了张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环保事业的决心。“环境专业培养的不仅是污染治理工程师,更是美丽中国的装扮师,生态宜居环境的设计师,所以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一定会大有作为!”,这是张老师对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很多同学受张老师的鼓励,提升了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信。迪丽努尔是来自新疆的一位维吾尔族学生,刚开始由于普通话交流不畅等原因,她和师生交流较少,专业学习并不突出。后来在张老师热情鼓励及关心引导下,主动参与实践项目锻炼,被评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人物”,毕业后积极投身新疆当地的环保公益活动。“张老师为人亲切、热心,有感染力,正是张老师的鼓励和信任让我在环保的路上不断前行。”迪丽如是说。
用热情点燃热情,用生命唤醒生命,用爱赢得爱。正是张老师对学生真心付出,换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深厚和谐的师生情谊。张老师多次说:“我们的努力,如果有可能使学生拥有美好的未来,那应该是最开心的事。”。
如今,张老师很多学生奋斗在环境保护的一线,有设计院工程师,有环保示范村第一书记,有“一带一路”援外项目经理,与张老师遥望相助,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十三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她用青春为学生编织美丽的梦想,用渊博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搭建未来发展的阶梯。她见证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也感受着因学生成长而带来的内心愉悦。因为她坚信:生命因有爱而厚重,教育因付出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