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这样一种职业,简单而崇高;有这样一个称谓,朴实而伟大......
人生道路上,教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引导者,更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带领莘莘学子通往精神世界的引路人;他们无时无刻孕育着祖国的花朵,无处不在挥洒着育人的汗水。
在第39个教师节之际,学校在校园网主页推出“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系列报道,充分展示我校优秀教师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上取得的系列成效,呈现他们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做好老师、成大先生,勇于为年轻一代心怀“国之大者”而努力培根铸魂的奋斗故事。
希望学校广大教师以他们为榜样,把个人理想、家国情怀融入教书育人实践中、融入学校发展建设中,让尊师重教成为重庆交大的最美风尚。
深耕工程英语,钻研科学技术,践行终身学习。默默耕耘奉献,推广绿色奇迹,讲述中国故事。身先示范,无声润物,以情育人,引领学生弘扬中国文化精神。
——题记
王敏,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自2005年7月四川外国语大学毕业,任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教师。她勤学上进,以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认真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她爱岗敬业,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用心育人”的初心,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实践中培养“工程+英语”创新能力。她笔耕不辍,关注社会对工程英语人才具体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主持编写工程英语专业教材近80万字,填补了工程英语教学领域的空白。她甘于奉献,自2016年加入“沙漠土壤化”课题组,常年奔波在国内外实验基地,穿梭于大漠、戈壁、高原与课堂,真正践行“点沙成绿,创造绿色奇迹” 。她身体力行,每一次出访、交流,都主动介绍中国、推广重庆,努力架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真正将中国故事传播出去,让世界看到创新的中国、发展的中国。
自律向上,执着奋进,秉初心育英才
1996年9月,初秋的重庆交通大学校园迎来了又一批新生,在这第一届工程英语专业本科新生中就有一位质朴踏实的女孩。这个清秀的女孩名叫王敏,她出身农家,性格开朗,积极上进,初入大学的她还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从此工程英语的种子会在她心里悄悄扎根,也将成为女孩今后生命和事业的重要部分。
王敏身上总是散发着一股子韧劲儿:没有背不完的单词、拿不下的难题,只有图书馆里看不完的专业书籍。和她在一起,你能深切地感受到她那旺盛的求知欲,常常听到她分享从脑子里蹦出的那些奇思妙想。大学四年光阴飞逝,她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多次获得奖学金和各类专业竞赛奖项,毕业后努力考取了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5年硕士毕业后,王敏回到母校、回到曾经培养她的外国语学院,开启了自己的教学生涯。站上讲坛的她,始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她在教学过程中越发感受到: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唯有不断追求进步、充实自我,才能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将最新知识传授给莘莘学子。
要想讲授好工程英语这门课程,那就要真正了解工程术语和工程技术。王敏开始去土木工程学院“偷师学艺”,翻阅专业书籍、旁听专业课程、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教师一起研讨。就在大家都认为她的土木工程英语教学已渐入佳境之时,王敏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备考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更加系统地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让工程英语教学与时俱进、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三十出头的她硬是凭着一身闯劲儿顺利考取了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并通过自己刻苦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位。几年的专业硕士学习,让王敏的工程英语教学基础更扎实,此时的她深感现有土木工程英语教材已无法适应教学需求,于是她又萌发出编写一本适合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英语教学教材的想法,主持编写了校级规划教材《道路工程英语》和《国际工程管理实务英语》,近80万字图文兼具的专业教材填补了工程英语教学领域的空白。
一次工程英语翻译的机缘巧合,王敏接触到了更多工程力学的知识,再次点燃了她学习的热情,接下来她便开始积极备考土木工程博士。别人的暑假、寒假是愉快地休憩、热闹地团聚,而她的年三十都徜徉在书山题海。太多的专业书籍需要阅读、太多的专业题目需要练习,南岸校区语音楼601外国语学院图书室成了王敏考博的复习室,她废寝忘食地复习经常错过学校食堂的饭点,索性拿着冷了的馒头花卷就着热水当午餐,读书、做题、向老师请教、再看书做题,这成为她每天生活的常态。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敏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博士,她在工程英语教学这条路上的探索也越来越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王敏时常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说起的一句话。丰富的工作和学习经历让她更加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她用这句名言鼓励学生们要坚持学习,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学、在工作中学,而她也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终身学习,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不知不觉中竟让自己成为了学生们的榜样。石开元、吴第菊,他们在王敏的教育引导下,投身国内外工程英语领域,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干出实绩,许多学生已经成长为工程单位海外事业部的技术骨干,在世界各地的工程建设中贡献力量,与中国的先进工程技术一起走向世界。
甘于奉献,身体力行,讲好中国故事
防沙治沙,自古以来在中国何其艰难,六老汉治沙、塞罕坝林场,这些来之不易的治沙成果都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得以实现。2016年之前,当有人给你说:通过力学手段,可以增加沙子的约束力,就能将松散的沙子变为能保水保肥的土壤,你一定会觉得这是痴人说梦。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易志坚教授团队经过近十年的反复实验和改进,真正让“沙变土”成为了现实。
在了解、熟悉土木工程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王敏逐渐感受到:工科人在实验室、水泥河沙与钢筋混凝土之外也有着有趣的灵魂和独有的浪漫,和这样一群头脑中有科学智慧、心胸中有家国情怀的人一道,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改造环境,这将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必将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沙漠土壤化”课题团队,投身改造沙漠的事业,7年3个月,189次、470余小时飞行,28万2千余公里行程,常年奔波在国内外实验基地,穿梭于大漠、戈壁、高原与课堂。课堂上,她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课后,她身兼数职,既是科研工作者,又是小视频主播,还是翻译员、联络员、接待员,既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翻译,还要进行“沙漠土壤化”产业化推广工作。
无论是在酷热高温的沙漠试验田里,徒手刨土豆、挖出农作物的根系进行测量和采集实验数据,还是在人潮熙攘的城市商超,穿着围裙,化身“带货主播”,现场推介试验田里的葵花籽、鲜枸杞、萝卜、茄子、二青条和小番茄,王敏始终保持着自己对“土壤沙漠化”事业的热忱。“上得讲坛,下得田间”的她用自己的热情和实际行动感染着周围人,越来越多人通过她的介绍了解了“沙变土”这项“黑科技”,也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了研究和推广团队。
或许,人们只看到小视频中的她举止从容、娓娓道来,而研究和推广路上的艰辛,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有一次,王敏随组织出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担任出访发言人的她,不仅要做好各种技术资料的翻译准备,还要在会议上全英文宣讲“沙漠土壤化”技术及实验情况。会议当天,反响强烈,好几位酋长都争先恐后要引进这项科学技术,以至于在出访团回程的过程中行李被扣留,险些无法正常登机返回。若不是真正热爱科学事业,谁能镇定自若处理好这些突发状况呢?每每谈及这些,王敏总是微微笑着,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可只有和她一同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当时情况的紧迫。
“点沙成绿,创造绿色奇迹”的生动案例,就这样一步步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王敏凭借自己的语言优势和专业知识向世界讲述了沙漠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让“沙漠土壤化”团队为全球环境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蜚声海外,再次践行了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传播中国声音。
乐观坚强,扶危济困,热心公益事业
有这样一个家庭,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在出生后三个月就被确诊罹患脑瘫、唐氏综合征和自闭症,十八年来没有智力、生活不能自理、无法用语言交流,而两年前年近古稀的母亲又确诊阿尔兹海默症,面对此情此景,你会如何应对呢?大多数人都会慨叹这个家庭的不幸,而王敏则默默成为这个不幸家庭的顶梁柱。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女儿,王敏没有丝毫抱怨,她相信:当上帝对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刚得知长子的病情,王敏也有过伤心、彷徨,生活在她眼中仿佛已经失去了色彩,初为人母的喜悦一下子化为了逆流成河的悲伤。但作为一位母亲,她不能沉沦,更要坚强。她抱着年幼的孩子四处求医,去北京、上海的儿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去各大中医院问诊调理。我们很难想象:为了节约钱供孩子治病,那些租住在地下室、喝开水就咸菜啃馒头的难捱日子她是如何熬过来的。她说,她也是普通人,她也有撑不下去的时候,她也会在夜深人静时上天台偷偷抹泪。擦干眼泪后,她又重新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在人前露怯分毫,为了家人,她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经过十来年的康复训练和精心照顾,王敏长子的病情得到改善,体质也逐渐增强,现在已经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独立步行和上下楼梯。这些正常孩子很小就能习得的简单动作,在这个孩子身上却是王敏和家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汗水和付出的收获。
当母亲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时,王敏坦然而平静地接受了现实,随后积极地带母亲就医。面对刚吃过饭,却忘记自己已吃过又忙着煮饭的母亲,她耐心地劝说,如同儿时母亲对她那样。她说,也许有一天母亲会忘记她是谁,但她也要倾尽全力好好照顾母亲。
因为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起一把伞。王敏总是用推己及人的温暖化解身边的悲凉:学院同事生病或遇到困难,她总是尽快送去慰问、帮忙解决问题;学生们遇到难事,她也倾囊相助、施以援手;国家遭遇地震、洪灾,她也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在乐观的她看来,世间没有过不去的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大家互相扶持总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未来。她也参加了一些慈善组织的公益活动,希望通过组织类似Ted的公益演讲和讲座,让更多人加入到公益助残的队伍中。她还期望在未来结识更多有能力的人,创立智障孩子家庭帮扶基金,让这些不幸的家庭看到希望。
王敏如同一株深谷幽兰,生长于逆境之中,但坚忍顽强,努力绽放光彩。她将继续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初心和使命,不断探索、接续奋斗,书写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