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为帮助我校教师进一步理解混合式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发展中心邀请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河海学院何晓英老师与土木学院陈卓老师共同开展《混合式教学文本解读与实践分享》的专题研讨会,分享两人在参加重庆市2020年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比赛准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来自各学院的60余名中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教师发展中心范施懿老师主持。

讨论会伊始,何晓英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四个维度解析了何为“混合式教学”,分析了混合式教学中的高阶性、创新性以及挑战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需要做好持续改进的教学模式;随后,何老师从课程首页文本写作展开,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和教学反思九个环节对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与分析,并强调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实现课程目标,提升教学能力与效果。

接着,陈卓老师以“WHY”“HOW”“WHAT”三个问题引入,带领现场老师进一步认识“现代课堂设计与实践”的“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陈老师先是将课程传统教学和混合式教学进行对比,以自己讲授的《结构力学》课程为实例,演示了如何运用有限元APP、力学概念游戏化APP引入仿真计算和定性分析,实现了力学概念的可视化,她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结合工程实际,形成“参与-探究-解释-转化-评价”的“5E”教学模式;随后,陈老师展示了参赛课堂教学录像片段,通过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成就感,提升老师的工作效率。

在交流讨论环节,苏小鹏、胡洁、石伏龙等老师带着对混合式教学的困惑与何晓英老师和陈卓老师进行了探讨,教师发展促进委员会专家张周易老师和严峻老师也全程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并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提出老师要注意回应学生的学习诉求,做好学情分析,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要注重可测量性,拓展教学的宽度。